农村常见的“七彩山鸡”,为何在有些地区只闻其声难见其影?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,秋收后的田野并不寂静,除了忙碌的农人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从庄稼地里突然窜出、一溜烟消失的无影无踪的野兔和拐角旮旯草丛中惊飞的拖着长尾巴、披着七彩羽毛的野鸡夹杂着“咯咯咯”的叫声和扑翅声是那时候田野最激动人心的背景音。孩子们会追寻它们掉落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,秋收后的田野并不寂静,除了忙碌的农人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从庄稼地里突然窜出、一溜烟消失的无影无踪的野兔和拐角旮旯草丛中惊飞的拖着长尾巴、披着七彩羽毛的野鸡夹杂着“咯咯咯”的叫声和扑翅声是那时候田野最激动人心的背景音。孩子们会追寻它们掉落
凌晨四点半,天刚蒙蒙亮,山风带着露水的凉劲儿,钻进王建国的粗布褂子。他揣着个干硬的馒头,踩着沾着草屑的胶鞋,沿着后山的小路往山坳里走。路是他走了三年踩出来的,坑坑洼洼却熟得闭着眼都能走,路边的荆条丛里,偶尔窜出几只麻雀,惊得他脚步顿了顿,又继续往前。
6月5日,泾源县香水镇太阳村开始收割“中华小蜜蜂”的蜂蜜,这是今年的第一次收割。当天,400箱“中华小蜜蜂”中,有120箱的蜂蜜可以收割,获得了500多斤品质优良的蜂蜜,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,这些蜂蜜至少可获利2.5万元。“去年一年俺村蜂蜜收入11万多元,看这光